林子娟
声明: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,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,均为采集网络资源。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,可联系本站删除。
声明: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,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,均为采集网络资源。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,可联系本站删除。
▶ 外資
1月美聯儲繼續按兵不動,將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維持在4.25%至4.5%之間不變,美元指數及美債利率整體維持震蕩,美元兌人民幣離岸匯率衝高回落,外資交易活躍度有所下降,外資月度日均成交額從2024年12月1906億元明顯回落至2025年1月1686億元。
▶ 基金發行與ETF申贖
1月偏股類公募基金發行規模有所下降,1月主動與被動偏股基金發行份額283億份,較2024年12月362億份有所縮小。2024年12月,股票型公募基金份額較前一個月末增加680億份,混合型基金份額增加251億份,二者合計增加931億份。考慮到當月新成立份額後,估算12月偏股類老基金淨申購563億份,淨申購比例為0.88%。1月股票型ETF逆勢淨申購289億份,對應淨流入400億元,淨流入規模較2024年12月前值442億元有所縮小。
結構上,1月淨申購較多的寬基指數ETF主要為A500、科創50、機器人ETF,創業板50淨贖回。
▶ 私募基金
基金業協會最新數據顯示,截至2024年12月,私募基金管理規模5.2萬億元,管理隻數8.8萬隻,分別較2024年11月減少203億元和減少1663隻,12月私募基金管理規模小幅下滑。
▶ 融資資金
截至2025年1月24日,融資餘額1.80萬億元,當月融資淨流出553億元,融資餘額占A股流通市值的比例為2.55%,處於2016年以來的98%分位。1月市場橫盤震蕩,融資資金轉為淨流出,融資融券平均擔保比例回升至261%。
▶ 限售解禁與股東增減持
1月重要股東增持65億元,減持148億元,淨減持83億元,淨減持規模較2024年12月前值211億元明顯縮小。按照截至2025年1月27日收盤價估算,2025年2月解禁規模為5008億元,解禁規模較2025年1月大幅回升,不同板塊解禁規模來看,主板4660億元、創業板187億元、科創板111億元、北證51億元。考慮到2025年2月解禁規模大幅回升,未來重要股東二級市場淨減持規模有望小幅回升。
▶ IPO及再融資
以發行日期為參考,2025年1月有8家公司IPO,合計募資規模48億元,較12月前值91億元有所回落。按上市日期統計,1月定增發行募資規模291億元,較2024年12月前值245億元小幅回升。隨著IPO發行趨於正常化,未來IPO發行規模有望保持穩定,資金總需求規模或保持穩定。
3. 總結:ETF有望繼續貢獻主力增量資金,同時融資資金有望回流
ETF有望繼續貢獻主力增量資金,同時融資資金有望回流。國內流動性來看,1月春節取現需求疊加稅期到來,資金麵波動較大,資金利率大幅抬升,春節之後有望得到緩解。海外方麵,美聯儲1月議息會議如期暫停降息,但對市場的影響相對有限,目前預期最早6月開始降息。另外,春節假期期間美國加征關稅落地,美元指數走高,增大人民幣匯率波動,可能影響春節後市場短期風險偏好。股市資金供需方麵,1月股票市場可跟蹤資金供需緊平衡,資金供需規模均有所收窄,ETF逆勢淨申購成為1月主力增量資金。展望2025年2月,ETF有望繼續貢獻主力增量資金,同時融資資金回流也有望貢獻增量。
05
企業盈利和中觀景氣:關注業績預告落地後,政策與主題投資催化
1. 24年年報業績預告及工業企業盈利
截至1月31日上午,約有2817家A股上市公司披露了2024年年度業績預告/快報/報告,占全部A股的比例約為52.2%,其中絕大多數是以業績預告的形式存在。
業績向好率較高的行業主要有非銀、有色、公用事業、石油石化、美容護理、汽車等。對比分析師一致盈利預期來看,超預期占比相對較高的行業主要有銀行、非銀、汽車、通信、環保、輕工製造、家電等。
2024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降幅擴大,12月當月同比增速轉正。2024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74310.5億元,同比下降3.3%,相比2023年的-2.3%降幅有所擴大。隨著政策 效果的持續釋放,單12月同比在較高基數背景下轉正至10.9%(前值-7.5%)。1-12月營業收入累計同比2.1%,當月營收較11月加快3.7個百分點,連續三個月回升。在一攬子增量政策及時出台後,四季度工業企業盈利恢複明顯,降幅較三季度大幅收窄12.7個百分點。三個月滾動來看,收入端增速擴大至4.0%(前值1.9%),利潤端降幅收窄至-2.8%(前值-14.9%)。
拆分結構來看,利潤率微降,成本下行,費用提升;量價同步改善。
12月全部工業品PPI當月同比降幅收窄至-2.3%;工業增加值當月同比增幅擴大至6.2%。費用提升,成本下行,利潤率微降。1-12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營業收入中的成本為85.16元,費用提升至8.59元,利潤率微降5.39%,前值5.40%。綜合來看,目前價格端拐點初現,有望推動後續盈利的邊際改善。
結構上,以高技術製造業為代表的工業新動能利潤較快增長,“兩新”政策帶動效果持續顯現
從工業企業三大領域來看,1-12月采礦業和製造業利潤同比降幅較前值收窄,電力行業利潤同比增幅擴大。三個月滾動來看,必選消費增速領先,中遊設備增速轉正,醫藥、TMT、可選消費、上遊資源品等降幅均收窄。
細分行業來看,高新技術製造業仍然是增長的重要引擎,“兩重”“兩新”效果顯著。
"12025-07-05 07:17
2025-07-05 06:35
2025-07-05 06:24
德意誌銀行:澳大利亞聯儲的降息周期不會很深 澳元的疲軟勢頭有限
2025-07-05 06:21
2025-07-05 05:43